引导 7月30日,我们在直播中预警——“螺纹钢高位放量,预计上涨空间已小于下跌风险”。7月31日,黑色系开启集体跳水!同样的“持仓大增、成交爆量”,为何7月初的螺纹钢开启暴涨,而7月底却成了调整前兆?关键就在“位置”二字。今天,我们就来破解黑色商品的“量仓密码”。 01 同样的爆量,不同的命运 7月2日:螺纹钢持仓量骤增17.4万手,成交量放大至258万手,价格突破3100后最高上行近400点。 7月29日:同样的剧本——持仓暴增30.4万手、成交放量330万手,单日涨幅3%,但7月31日跳水3.25%。 为什么结果截然相反?答案藏在“高低位”的博弈中。 02 低位VS高位:量仓信号的“阴阳两面” 1. 低位爆量=“春江水暖鸭先知” 特征:价格经历长期下跌(如螺纹指数6月跌至3000以下),市场情绪极度悲观。 逻辑:空头力量衰竭,抄底资金大举进场,持仓大增代表“新多头”入?。?/span>久违的多头主动增仓),往往预示趋势反转。 案例:7月初的上涨正是“低位增仓放量”经典形态,随后走出一波流畅行情。 2. 高位爆量=“强弩之末” 特征:价格处于年内高位(如螺纹指数7月底逼近3400),市场亢奋但获利盘堆积,市场波动明显加大。 逻辑:多空分歧激化,新多头担心再次掉队亢奋入场,而空头(套保盘或机构)悄然布局,巨量换手(尤其7月30日的成交量增加至近430万手)后容易反转。 案例:7月29日-7月30日的爆量后调整,正是高位筹码松动的结果。 03 实战指南:如何避免“爆量陷阱”? 1、“低位”和“高位”是相对的: 需要结合历史走势、基本面估值、市场情绪综合判断,没有绝对标准。 2、量能大小与持续时间: 量能越大、持续时间越长,信号意义越强。高位出现连续巨量比单日巨量更危险。 3、结合其他信号: 单一信号不可靠,必须结合K线形态、技术指标(熵研拐点指标等)、趋势线、基本面消息、资金流向等综合分析。 4、风险管理: 无论哪种情况,都要严格设置止损(或通过仓位调整的方式控制风险)。 5、概率思维:交易并没有标准答案。即便高位放量信号出现,也只是说明上涨动能衰竭,调整的概率在加大。但最后的疯狂冲到哪个点冲几天出现反转是不确定的。 04 结语:量仓是市场的“心电图” 黑色系的每一次爆量,都是多空双方的“筹码交换”。上涨中,低位放量是机会,高位放量是风险——7月的螺纹钢已用两次实战演绎了这一规律。实际交易中,我们必须根据价格位置清晰区分这两者,采取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。 (注:本文仅为逻辑分享,不构成投资建议)
网上经营许可证号:京ICP备18006193号-1
copyright?2005-2022 www.aalagpb.cn all right reserved 技术支持:钢链云(北京)科技发展有限公司
服务热线:010-59231580